想太多。什麼叫信火一體?至少要火力能利用,外部資訊進行射控(最基本的網基作戰)才能叫信火一體吧?100式的設計十足的是直接火力導向,是要怎麼信火一體?

我之前就講了,戰車的未來就是當砲車,最後的角色會跟自走砲合併。從無人機為主的作戰觀點來看,無人機導致交戰距離必須拉長(否則還沒碰到敵人就掛了是要打什麼?),所以變成自走砲有其必要。從網基作戰的觀點來看也是一樣:戰車搞到最後,射控的資訊來源大部分依賴外部提供,那跟自走砲有啥不一樣?所以,戰車最後都會變自走砲。我不是瞎說的。

我又仔細翻了翻這兩天對100式系列的介紹還有民眾拍攝的視頻。100式亮相了兩款,一個是100式主戰坦克,另一個是100式支援戰車。同底盤,油電混動底盤,行進時的噪聲明顯大幅低於99B,採訪中還提到了可以純電靜默行進。另外就是兩款車均配備了360周身影響,可視化駕駛頭盔,還有360度的光電傳感器,感知無人機。兩款車均配備了近防系統,攔截火箭彈和攻頂反坦克導彈,前幾年在珠海航展上展示過攔截攻頂反坦克導彈的近防係統,據說也可以攔截無人機。100式坦克配備105mm炮,一個配光電瞄準裝置的高射機槍遙控武器站。100式支援戰車配備30mm機關炮,一個AESA雷達,還有無人機,車內各有一個無人機,無人車操作手。

我看到這個我就更無言了,所以綜合各方的資料來看,100式步戰車有2-3名車組員,兩架無人機由一到二人操作,以及……3名步兵!?這什麼無厘頭設計?

無人機要嘛自動化由車組透過MUM-T介面指揮,要嘛乾脆交給其他友軍操作,每台車佔用一輛個人的空間,結果步兵乘員縮到三人的意義在哪?

兩車均配置了戰術數據鏈。兩車的車重都低於50噸,可能還低於45噸。 以上是目前可以看到的公開信息。100系列車的立項和研發肯定在俄烏戰爭前,無人機還沒有像俄烏戰爭這樣決定戰爭命運。從俄烏戰爭看,我的意見是,未來幾乎不可能出現坦克會戰了,100式坦克可以直接砍掉,只留100式支援戰車,再進一步提升戰場態勢感知,無人機無人車控制能力,本次顯示的戰鬥無人車,戰鬥機器狗,搭載無人機的無人車,都配屬100支援戰車形成作戰集群。應該是這個方向。

這種幹法還不如所有無人機全部裝衛星終端更實際。這種步戰車的設計目標到底是什麼?看起來就是完全沒必要地帶無人機操作員和數量不足的步兵上前線而已啊?!到底支援了什麼?

不過這個顯然不會用於台灣,我覺得可以討論一下這次亮相的新一代兩棲底盤,畢竟05式兩棲裝甲車也整整20年了。

其實我覺得…這一次大閱兵的中國陸地車輛,都有點金玉其外敗絮其內:科技看起來很炫,實用水準未知,但整體設計都哪裡怪怪的

論對中國的酸言酸語,美國人都比不上台灣人,但有多少意義或價值呢?

就模型展示,戰力只存在宣傳上

你怎麼不說对岸對台灣怎樣喔XD

無人機提供偵查、步戰車提供防禦與支援火力、車載步兵提供掃蕩

我是認為对岸擷取烏俄戰爭經驗,研究如何形成最小有效機動作戰單位,一輛步戰車就具備多功能獨立作戰的能力。打個比方,一輛步戰車可能具備武力偵搜、火力支援、快速掃蕩,這放在過去至少要連級多兵種混合才具備的能力。105炮或是鏈砲已經可以應付絕大多數的目標。

看起來是概念驗證實驗車,實驗戰車怎麼搭載無人機進行戰鬥,搞不好以後會改掉

上前線發現整班只到三人

沒漆成金色也好意思叫百式

留著炮又不是用來坦克決戰==

不就跟之前推史崔克裝甲車一樣?,高談資訊取代裝甲

坦克生存率下降不代表不用坦克,不然肉身衝陣地?

同一句話裡面可以同時出現戰車和坦克

不用於攻台,因為根本不需要攻台

百式怎麼不是金色的 

我的看法是以炮灰而言相當出色的戰車,在成本控制上做的不錯,在有大規模戰場時這玩意就是防線跟反攻的主要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