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應輕忽解放軍的發展》

【作者】美國退役陸軍中將 馬克.赫特林

當中國上週舉行閱兵儀式時,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我關注的是軍事力量,也就是解放軍的規模、現代化的速度,以及他們如今具備的作戰能力。

我第一次接觸解放軍是在1998年。當時我還是國家戰爭學院的學生,該學院每年都會派出由軍官和外交官組成的小組前往世界各地,以評估區域力量。我強烈要求去中國,因為我之前的任務完全在歐洲和中東,結果如願以償。我們的隊伍由來自各軍種的一名軍官和一名外交官組成,並進行了數月的密集準備。

我們的指導老師是一位對研究中國軍隊專長的退役海軍上校。他向我們傳授了有關解放軍的一切知識,以及中國的文化,並教導我們如何在各個行程中被對待。在這次旅行中,最重要的一站是南京,也就是中國的國防大學所在地。我們在那裡接受了解放軍學員和教員的簡報,內容是他們的二十年現代化計畫。當晚,在飯店酒吧裡喝著啤酒時,我們所有美國人都想到同一件事:他們的目標太過雄心勃勃了,他們不可能達成,至少不可能這麼快。

接下來二十多年,我們持續觀察。從 1998 年至今,中國不僅完成了當時計畫的目標,還超額達成。在某些領域,他們甚至走在後續現代化計畫的進度之前。他們改革了採購制度,使軍官隊伍專業化,擴大訓練,並穩步提升與強化龐大的軍隊。

如今,解放軍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現役軍隊,約有兩百萬名現役人員。官方國防預算約為每年2,500億美元,但一些分析人士認為,若將不在官方國防預算內的軍事開支以及勞動成本和購買力調整計算在內,實際數字可能接近 7,000 億美元,這與美國的國防預算差距並不大。這支部隊如今涵蓋了所有現代化的軍種:陸軍、一支龐大且持續壯大的海軍(已擁有數艘航母,而 1998 年時他們一艘也沒有)、日益先進的空軍、飛彈部隊,以及專責太空、網路和資訊戰的單位。全球軍力指數一貫將中國排在僅次於美國的位置。

中國如今也擁有規模龐大且持續增長的核武庫,賦予其完整的戰略威懾選項。這次閱兵上也清楚展現了這點。有具備核打擊能力的轟炸機,以及前所未見的公路機動洲際彈道飛彈。顯然,核潛艦不會在天安門廣場遊行,但它們已讓中國擁有完整的「核三位一體」,而歷史上只有極少數國家具備這種能力。這不僅是對華府的警訊,也是對國內民眾與外賓的展示。美國國防部預測,中國到2030年將擁有約1000枚核彈頭(俄羅斯與美國各自擁有約1700枚隨時可發射的核彈頭)。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解放軍現代化的速度。從依靠過時的前蘇聯式大規模裝備,轉向先進技術,並與美國並駕齊驅,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閱兵還展示了中國日益龐大的極音速武器,這些飛彈能以數倍以上的音速機動飛行,現有的美國或盟軍防空系統幾乎難以攔截。而它們的戰略目的顯而易見,也就是威脅美國在太平洋的基地與航母,並讓美軍在該地區的作戰規劃更加複雜。

另一大亮點是無人系統。中國展示了遠程攻擊無人機、可充當有人戰鬥機僚機的匿蹤無人機、無人地面車輛,甚至無人潛艦。這些無人系統旨在以自主平台群的方式部署,以壓倒
傳統防禦。無人機展示還搭配了定向武器,包括號稱可擊落無人機與飛彈的機動雷射系統。多年來,雷射武器一直像是科幻小說裡的產物,但如今美國、以色列和其他國家已在有限規模上部署,而中國則顯然也正在大力投入。

在空中分列式中,中國展示了新型匿蹤戰機與現代化轟炸機。很明顯,中國曾受惠於對美國設計的工業間諜活動與網路竊密,因為他們的一些飛機、直升機、坦克和艦艇與美國的裝備外觀極為相似,必須仔細看才能分辨。但比起外觀,性能更是關鍵。在這方面,中國已經從模仿走向創新,而在幾個領域,他們部署的速度甚至超過美國。

當然,觀察閱兵時需要做點保留,這些表演旨在震撼觀眾,但可能流於表面功夫,並不能揭示實際全貌。我們看不到車輛內部,不知道它們是由軍用金屬合金打造還是紙板。我們看不到能支撐先進武器實際作戰的後勤體系,我們也看不到在能展現這些武器在聯合作戰中,是否能被明智且靈活運用的演習。從中國軍政高層的情況來看,即便解放軍在戰術和作戰層面或許具備優勢,其戰略領導力可能仍不夠穩健。更重要的是,我們無法看進中國軍人的內心,判斷他們未來在中國五十年來的首場實戰中,是否能像在閱兵場上那樣勇猛

但即便我們抱持懷疑,仍值得認真看待這些展示,因為它們展現了解放軍發展的方向。閱兵場上的一些視覺震撼或許多少有被誇大,但解放軍持續數十年的現代化卻是確實存在的。

對可能密切關注閱兵的分析人員來說,每一件展示的裝備都傳遞著一個訊號。極音速飛彈旨在迫使美國航母遠離亞太;無人機和無人潛艦則讓美軍在爭議水域的行動更具風險;雷射防禦系統意味著對美國戰機與飛彈的新一層防禦,以及擊退無人機群的手段;而完整的核武庫則意味著,中國如今能以上一代人所不具備的方式嚇阻華府。中國打造了這支軍隊
,目的不是模仿我們,而是針對我們。這才是令美國軍事規劃者應該憂慮的,也是政府應當向美國大眾傳達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聽到國內在討論關於要將國防部改名為戰爭部的提議(如川普所建議的),個人覺得實在荒謬,更名也不會改變全球軍力的現實(除了浪費原本能用於強化實際軍事能力的資金)。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正在加速。真正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如何回應,主要有三方面:投資自身能力、建立並維持強大同盟,以及更深入地理解我們所要面對的競爭。

我回想起1998年在南京酒吧的那個夜晚,我們嘲笑著中國能否實現如此雄心勃勃的軍事目標。今年的閱兵不僅僅是士兵整齊劃一的步伐,它是一份宣示意圖與進展的證明。中國已不再是發展中的軍事力量。它在區域內壓倒其他國家軍隊,並在陸、海、空、太空與網路等所有領域擁有挑戰我們的能力。它懷有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強大國家的全球雄心。我們可以質疑閱兵的表演性,但它所揭示的內容絕不容忽視。

-----------------------------------------

川普要不要乾脆直接考慮把國防部改名為復仇者聯盟,就可以擊敗所有外星威脅 XD

以前笑中國都在做表面功夫,結果美國自己現在也是在做一樣的蠢事。不把精力花在如何精進,總有一天會發現原本還看不到車尾燈的對手,已經在跟自己並駕齊驅。

先問問美國人要不要繼續支持喇叭幹話王吧

以後美國人在讀歷史,讀的川普部分大概會覺得是黑歷史

畢竟川寶把美國為首的西方聯盟瓦解了

他們讀到一段黑黑的 接著拜登 然後又黑黑的 會不會納悶怎麼會同一堵牆撞兩次

解放軍是非常認真以美軍為對象进行學习,可能比國軍還要認真

多數美國人並沒有很在乎對外關係,用國際關係情勒美國人是緣木求魚

重點是解放軍到底比國軍強還是比國軍弱?有些人說解放軍很強,有些人說解放軍沒打過仗,裝備沒實戰過,所以比不上國軍。

待過國軍就知道了啦 那死樣子

哪個是真的不重要,反正嘲笑对岸就贏了

在西太平洋目前作戰能量是美軍>对岸>>>>國軍,這沒啥好爭辯的,但國軍有主場加持,而美軍只要調來歐洲、中東跟本土美軍仍然組成相對对岸2倍以上的作戰能量,只是時程上美軍調動本土跟歐洲軍力需要時間不短。

美軍怎可能全球縮到東亞打对岸,而且就算擠到東亞也頂多打打海戰,陸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還是有大量本土空軍跟東太平洋海軍,以海軍印太組成1-3艘航母戰鬥群顯然目前有可能被五五開,五角大廈不喜歡打這種場,但要湊到5-8個戰鬥群需要3-8週,這就是國軍要去撐的時間長度,而且還要賭那時海軍頂多只有三艘航母在大小修

老實說軍武這種東西還是要經過實戰才能驗證,否則都是表面而已

國軍就是怕這點,國造武器經過實戰驗證的幾乎沒有

這也是為何海軍一直有一種隱性外購情節

上一任空軍部長差點就毀了六代機計畫,拜登的人喔

空軍對於防空彈種也一直平衡外購跟國造數量

美國國內缺工缺人還趕走移民

移工實際上對美國重要性不低

重要性根本無可取代吧,看南韓就知道,包含台積等一堆高科技產業都嘛一堆勞工,馬斯克自己也是啊

南韓那批簽證都不申請

我是蠻好奇中國有沒有誘因像美國推動各種產業自動化

清朝人那麼多何必用裁縫機,繼續用手工就好了

果然只是紙板車,我安心了

沒輕忽啊,只是中國的戰爭機器比美國強太多,美國只能靠AI來抵消中國製造業的強勢

現在也不可能發生企業號“一艦救一國”的奇蹟了

企業號在中途島戰役面對總共四艘航艦的日軍艦隊

中國要面對的人口老化問題絕對比美國嚴重許多,怎麼可能不推動各種產業自動化?

中國的戰爭機器比美國強太多是什麼魔幻小說嗎,這世界上沒人比美國更想打更敢打更會打的國家

船都造不出來,美國哪來戰爭能量

因為人工便宜,你搞ai自動化搶走現在工作,反而更麻煩,工業革命在歐洲都有打砸機器的勞工了

講白了,元老院給我錢!

錢不夠?就把中國打敗啊,就有中國戰敗賠款了啊!

台海戰場本質是中美爭霸

講到人口老,台灣遙遙領先全世界,第二的南韓都看不到車尾燈,台灣明年新生兒就要低於十萬,老人佔比超過20%

也是潘朵拉的盒子、修昔底德陷阱、達摩克利斯之劍

這樣看來台灣的自動化應該全球領先

中國都在用無人港口了美國工人還在拒絕自動化

人口老化最嚴重的是日本吧,人家都在發展自動幫老人洗澡的機器人了

对岸如果強硬推行自動化,會造成甚至是滿街碩士以上的流民

人口老化速度臺灣世界前三,很快就會追上日本狀態

川普就喜歡自以為是

美國沒有輕忽解放軍,已經快追上了。

不是“美國不應輕忽中國的發展”而是“美國支持者不應輕忽中國的發展”。

recession=美股一直噴是嘛XD

那拜託多幾次衰退

輕忽解放軍偷竊老美武器嘛

可重複使用高超音速?那不就是X-15?

川:make China great again

“小米加步槍”發展到“接收東北日軍裝備”發展到“山寨蘇聯武器”發展到“自製產業鏈”

美國工人也不長進啊,例如造船工人的效率只有南韓的三分之一

川普是南方粉,很想重振勞力密集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