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湾讨论:印巴空战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5月7日─5月10日戰爭發展過程:
5月7日凌晨,印度對位於巴基斯坦境內的九個地點發動同步攻擊,之後巴基斯坦在5月7日─5月8日期間,對印度西部與北部設施發動攻擊,同時也在實際控制線對印度發動砲擊行動。印度對巴基斯坦的行動也展開還擊,包括對四個巴基斯坦基地發動無人機攻擊。之後在5月8日─5月9日,巴基斯坦再度發動對印度的攻擊,印度也再以無人機對巴基斯坦以新回擊。
到了5月9日─5月10日期間,巴基斯坦對印度開始發動超音速飛彈攻擊,之後印度也立即發動大規模攻擊,這導致九處巴基斯坦基地、飛彈陣地、雷達陣地的重大損失。之後巴基斯坦主動聯絡美國與印度,印巴在5月10日中午達成停火協議。雖然川普宣稱這是他促成印巴停火協議,但印方表示他們是應巴要求達成停火協議,意思是這與川普無關。
印巴戰爭發生後沒多久,坊間就在瘋傳巴基斯坦大勝印度的訊息,主要是5月7日印度對巴基斯坦發動攻擊的事件。巴基斯坦宣稱當時擊落六架印度飛機,包括三架法製飆風戰機,與俄製蘇愷及米格戰機等。印度承認5月7日的行動有戰損,但說數量有誤,並沒有巴基斯坦所說的那麼誇張。
有趣的是,有印度提到印度駐印尼武官在六月十日一場針對印巴空戰的座談會上主張,為何印度在5月7日行動會有戰損,是因為印度一開始為了避免戰爭升級,沒有對巴基斯坦的空防設施積極展開壓制與摧毀,這是導致印度出現戰損的主因。但在之後的行動,印度就改變不摧毀巴基斯坦防空系統的禁令,展開對其攻擊,也因此造成巴基斯坦嚴重的損失,特別是5月10日的攻擊。
而從5月7日到5月10日這四天的印巴交火中可發現,除了印度在5月7日有承受戰損外,之後從5月8日─5月10日的行動,基本是印度占了上風。巴基斯坦對印度的攻擊並沒有對印度帶來傷害。5月10日印度的攻擊還深入到離印巴邊界三百公里遠之處。巴基斯坦因此失去了兩架瑞典製的早期預警機(AEWC)與電戰機。削弱了巴基斯坦空域感知與戰場管理的能力。而且5月10日的攻擊中還打擊了一處與巴國核武基地相當接近的機場,據說當時這個行動讓美國擔心印巴空戰會升級為核武戰爭。
由於巴基斯坦宣稱在5月7日擊落多架印度戰機,是所謂利用中製武器系統,利用「A偵、B射、C導」的系統鏈結方式,這種方式讓印度戰機飛行員渾然不知自己被鎖定而被擊落。而從各方面收集到的資訊,似乎當時巴基斯坦已有瑞典製的早期預警機在空中待命,印度陸軍辛哈也指出巴基斯坦有接受到中國提供的即時數據資料鏈結,也有報導指出中國針對巴基斯坦的要求,還調整其衛星位置與雷達系統以協助巴基斯坦應對。巴基斯坦從其購買的中國殲十戰機發射霹靂15E空對空飛彈,之後是由其他裝置導引(有人說是衛星導引)飛彈擊中目標。
由於這個動作顯示不僅巴基斯坦空武已有資料鏈整合,且其數據型態基本上是能互通的。對於這個問題,印度軍方有人認為歐洲系統,例如法製幻象、飆風,或是瑞典的Saab系列預警機,在開放相關的軟體資料相對美製武器來說是更透明,態度也更願意配合。因此對於整合帶來便利,加上中國與巴基斯坦合作多年,協助巴基斯坦整合其多國來源的武器頗有成效。因此前述的A偵(例如是Saab Erieye AEWC)、B射(中國殲十戰機發射霹靂15E空對空飛彈)、C導的系統操作是有可能出現的。
但這是因為中製武器發揮優秀的系統能力?還是因為印度一開始不願升高戰局所以無視於巴基斯坦的防空系統,也不意圖展開電子壓制,因而造成這個結果?還待後續更多訊息的釋出才能知道。但如果中國系統這麼厲害的話,為何在5月10日印度再度大舉攻擊巴基斯坦時。印度卻能如入無人之境,對巴基斯坦在各地的空防系統造成毀滅性破壞。例如巴基斯坦拉合爾基地會受到嚴重打擊,就是其中製的紅旗九防空系統已經先被毀滅。有霹靂十五E飛彈的殘骸在印度境內距離邊界九十公里被發現的狀況,也要質問到底巴基斯坦是發射了多少枚霹靂十五E飛彈,以及這是擊中印度戰機的飛彈殘骸,還是被印度防空系統成功攔截後掉下的殘骸,或是發射後沒發生作用的殘骸等。
印度陸軍表示,印度的「辛朵行動」要面對三個對手與考慮兩個前線。三個對手包括巴基斯坦,中國(提供巴基斯坦軍援以及情報和資料協助)、土耳其(巴基斯坦用了很多土耳其製造的無人機對印度發動攻擊)。考慮的兩條前線包括印巴前線以及印中前線。雖然中國沒有在印巴衝突時在中印邊界有動作,因此中印的邊界降溫行動持續。但印度在對巴基斯坦採取行動時,不能不考慮中國可能會蠢動,這也讓印度對巴基斯坦行動之資源配置與策略規劃帶來制約。
比較少被談到的是,印度此次不僅出動空軍與陸軍在邊境的火炮反擊,印度海軍也扮演重要角色。印度此次出動包括航母在內的36艘船艦。而其航母打擊群不僅扮演重要的監視角色,也對巴基斯坦馬克藍海岸(Makran Coast)形成準封鎖,帶來了制海作用(seacontrol),使其可從阿拉伯海向巴基斯坦西側進逼。據稱其航母群的早期預警機以及米格29戰機,有效壓縮了巴基斯坦的迴旋空間,在巴基斯坦要反擊時,失去從海洋向印度的取徑,也讓印度可以更專心對付從西方陸路過來的威脅(single vector)。印方宣稱這是個環環相扣的無縫合作(seamless),達到其戰力的乘數倍增。印方認為這次是印度首次的三軍聯合作戰,有非常寶貴的實踐經驗。
長程超音速飛彈再度證明有效,S-400系統也一戰成名在此次印巴空戰中,巴基斯坦從5月8日─5月10日多次向印度發動包括Fatah-1、Fatah-2飛彈與無人機的空襲,但多被印方防空系統成功攔截,這個結果讓印度所使用的俄製S-400防空系統一戰成名,奠定它的威力。而之後的印度檢討文獻也多表示印度自身研發的布拉莫斯BrahMos超音速飛彈,以及從法國購買的SCALP巡弋飛彈(風暴陰影)在5月7日「辛朵行動」中成功破壞巴基斯坦基地與相關設施。
特別是大量布拉莫斯超音速飛彈對巴基斯坦造成的混淆,導致其將空防系統針對超音速飛彈,也讓同時發射的風暴陰影巡弋飛彈得以精準接近目標造成破壞。類似的操作也在5月10日的行動中看到。因為這兩款武器在此次戰爭中發揮極大作用,事後印度軍方要求三軍大量添購這兩種武器。
有一說表示巴基斯坦當時看到印度使用布拉莫斯超音速飛彈時,認為這些過來的飛彈有可能攜帶核子彈頭,因此向總理報告以決定是否要動用核武。據稱巴基斯坦當時只有30─45秒鐘可以決定是否要發動核報復。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巴基斯坦一開始成功擊落印度戰機,或是印度協同使用超音速飛彈、巡弋飛彈成功攻擊巴基斯坦空軍基地與破壞防空系統,建功者都是由戰機所發射的長程飛彈。印方學者表示印度得到的教訓是長程飛彈(200─400公里)的重要性大大提升,其速度越快也越不容易被攔截,也會更多耗損對方防空系統的庫存(因為需要發射多顆以提高擊中率)。
========================
因為印巴交戰後,我沒有追蹤太多相關的分析,討論也多認為巴基斯坦獲得很大的戰術勝利
但是參照這篇文章的說法,其實後來幾天印度的攻擊很猛烈,巴基斯坦總體而言未必有取得多少甜頭
上述文章後面(我沒有節錄)另外有闡述印巴雙方的輿論戰
指出雖然實際戰況是互有勝負,甚至巴基斯坦可能戰況較不利
巴基斯坦卻在全球輿論取得很大的優勢
印度遊說各國也沒有效果,連相對親近的美國和俄國都相對冷漠
中國更不用提是力挺巴基斯坦
顯然印巴本次交戰,真正的勝負是在戰場之外
這篇文章也有討論印巴雙方使用的各系統武器等
不過結論提到印度-台灣關係就可能有點太牽強、見仁見智了
看來巴中關係非常緊密了 中國還調整衛星系統協助應對
S-400又活了= =?
跟教官推測的差不多 印度一開始根本沒打算進行空戰
這篇的觀點跟Tom Cooper的一樣,都是印度基於想像的默契,所以沒預料巴軍會攻擊
S400打非匿蹤設計的巡弋飛彈跟四代機還是可以的
所以印度到底被擊落多少飛機
各國沒有自己的情報系統??印度佔優勢還不過來
後期印度好像也沒派飛機升空了
連川普都只講戰機被擊落 有再講什麼防空系統精準攔截 飛彈精準摧毀什麼的?
印度真的打到好 美國會不知道?
S-400一戰成名?俄專家講的?攔截率多少有可信可靠的數字嗎?這麼沒射下幾架奸10 梟龍看看
通篇我還以為印度人寫的 我打的很棒棒 大家都被巴騙
這篇資訊量好大,很多可以討論的
1. 到底A獲B射C導可不可行
2. 巴基斯坦防空vs. Brahmos + Stormshadow
3. 印度航母的角色以及三軍聯合作戰到底有沒有成功
4. 以前很愛講的dual capability warhead飛彈發射你到底怎麼知道上面是搭載傳統還是核武彈頭?
声明:网站中所有文章的内容仅供娱乐,不代表网站的观点!